©南方网 2020-06-27 (145)赞 (0)回应
官方 网站建设:企业、政府、学校网站建设、开发、运营,3D网页开发(广州13423640808,深圳13922266979,微信同号) *在线咨询
官方 全能网队:让企业内低性价比的网站运营/设计师下岗!每月最低仅需375元统一包起网站运营+编辑+设计+推广+服务器维护工作 *在线咨询
官方 丰业合作社:广东省级示范社,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、圣女果、番石榴、火龙果等 #13922255007 *在线咨询 *填写收购意向
官方 场地租赁:廉江良垌水果收购场地/冷库/办公室租用 了解详情 #13542015105 *填写意向
本文来源于©南方网,本站乃公益性发布
“哦!那个厨师村!”提起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,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。
知名度从何而来?“我们村里有半数以上的家庭有成员外出当厨师,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上百人,遍布全国27个省份。‘中国中生代顶尖50强厨师’郭开扬、‘180万拍一只姜蓉鸡’制作人郭科、‘中华金厨奖’得主朱世雄都是我们村的。”玉水村党支部书记郭国青骄傲地说。
这样的成果并非一日之功,从远近有名的煤炭村到闻名中外的名厨村,玉水村走出了一条通过“粤菜师傅”技能脱贫、奔康致富的可复制道路。
玉水村是全省首个“广东厨师之乡”
“你看,现在这里山清水秀、鸟语花香,没想到这里曾是个黑水流淌的煤炭村吧。”走进村里,郭国青笑着说。玉水村成为“厨师之乡”的历史并不长,在上世纪80年代,大部分村民通过在煤矿务工谋生。
对于村里昔日的景象,郭国青记忆犹新。“那时村里就有人搭棚开饭店了,‘桥头小店’便是第一家。”他说,下班后,煤炭工人们会到此吃饭喝酒,这一带也被村里人称作“扬州夜市”。
饭店越开越多,生意越来越红火,这让部分村民意识到,在矿场打工、在家务农,并不是唯一的出路。“渐渐的,越来越多人开始学厨、做厨,有不少人还闯出了名堂,而这些都离不开郭开扬,村里人八成以上都是通过他介绍学厨的。”郭国青口中的郭开扬,是玉水村最早一批走出去的厨师。
1989年,郭开扬只身前往珠海,从饭堂厨师、餐厅学徒做起,通过不断钻研和努力,厨艺越发精进,并研究发明出第一部果木烟熏烤炉、获得“中国中生代顶尖五十强厨师”称号……如今,50岁的郭开扬已无数荣誉傍身。
21世纪初,村里的煤矿逐渐关停,玉水村村民只能另谋出路。由于厨师行业门槛较低,收入较高,一时间村内兴起了“学厨热”,村民们纷纷放下了挖煤铲,掌起了大勺。
“当时有村里人给我打电话,问我能不能帮忙在外面找份工作。我说只要肯学、肯吃苦,我就一定帮。”郭开扬说。
在他的带动下,村里的厨师越来越多,开始在全国各地的烹饪领域崭露头角,昔日的煤炭村因此蝶变。2018年12月,玉水村被广东省烹饪协会认定为“广东厨师之乡”。
“客家菜师傅”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开班。
作为省定贫困村,如何将丰富的厨师资源利用起来,走上乡村振兴道路?一直是镇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不断探索和推进的大课题。
就在近几年,郭国青感觉到“机遇来了”。
2015年以来,在广州增城区新塘镇和梅州梅县区体育局的帮扶下,玉水村通过“一户一策”制定贫困户帮扶举措,实施帮扶产业项目52个。
村民出路有了,村“两委”和扶贫工作队便腾出手来改变村容村貌。原来的土路成了水泥路,路旁装了185盏照明灯,全村亮化绿化,再难见煤矿村的影子,也为“厨师之乡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018年,广东省委、省政府提出实施“粤菜师傅”工程。客家菜是粤菜重要分支,梅州市委、市政府随后制定《梅州市“客家菜师傅”工程实施方案》,将“客家菜师傅”工程与乡村振兴、精准扶贫相结合。
借着政策东风,梅县区全面启动“客家菜师傅工程·十个一系列活动”,以组织振兴为引领,以人才振兴为切入点,引入“名师、名厨”,建设集交流平台、展示窗口、实训基地为一体的“客家菜师傅”乡土人才培训基地。
“有理论、有实操,培训基地可以发挥大作用!”梅县区委常委、组织部长李瑞金说,梅县通过组建烹饪协会平台,打造“厨出玉水”品牌,形成“名村出名厨,名厨带名徒,名徒成名厨”的良性人才培养模式。
在此基础上,玉水村整合利用现有零散空地和闲置建筑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、鼓励乡贤名厨回乡兴业。
在外打拼多年的杨扬尝到了“头啖汤”,回到玉水投资1.5亿元,打造集厨师培训基地、民宿、特色餐厅、农业大棚、真人CS等多功能板块于一体的厨乡田园综合体,进一步带旺乡村人气,带动村民增收。
2019年,玉水村贫困户实现100%脱贫,玉水村贫困村顺利出列。
借着政策东风,玉水厨乡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。
“如今,这条‘客家菜师傅培养—绿色农家乐旅游—特色产品产销’的产业链条日趋完善,玉水村正走上一条乡村振兴的‘风味之路’。”对于玉水村的未来,郭国青充满期待。
近年来,梅州坚持把实施“粤菜(客家菜)师傅”工程作为落实“粤菜师傅”工程的具体举措,探索“粤菜师傅”工程的“梅州实践”“梅州方式”,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工作,深入推进品牌行动、产业行动、人才培养、就业创业四大行动,努力将“中国客家菜之乡”品牌擦得更亮。
具体而言,积极发挥梅州农业学校等院校和企业两大主体作用,大规模开展“粤菜(客家菜)师傅”培养培训,满足不同层次粤菜烹饪技能提升需求。目前,梅州建立了6个市级和6个县级粤菜(客家菜)师傅培训基地,建成全国首个客家菜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3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。
除了人才培养,在品牌建设上,梅州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《〈客家菜制作标准〉编制实施方案》,完成31个标准规范的编印。与此同时,健全“粤菜(客家菜)师傅”评价标准,申报并发布了“客家风味点心制作”和“客家风味菜烹饪”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(试行),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认定,对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给予认定。
值得一提的是,梅州还针对“粤菜师傅”开办农家乐、小餐馆或外出创业发展,给予各项创业补贴、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。比如,丰顺县对符合条件的“客家菜师傅”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、最长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,一次性创业资助1万元。多措并举将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、技能致富作为实施“粤菜师傅”工程的落脚点和出发点。
数读
●全市建设了12个“粤菜(客家菜)师傅”培训基地,累计培训学生3517人,其中培训贫困户子女196人。
●实施200个企业人才培养点建设,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定老牌酒店、大型酒家等作为客家菜师傅培训点,实施师傅带徒弟“一对一”培训。
●评选认定35家“客家菜师傅”工程农家乐、5个客家美食名村。